为什么前段时间港股跌得比A股和美股都惨?
今天我来讲一下流动性对于港股的影响,以及A股、港股和美股不同的游戏规则。
首先说美股。美股是全球AI产业景气度的风向标,总舵主,所以可以不做美股,但必须研究和跟踪美股的动向。美股的定价话语权在机构,AI的核心资产也大都是大市值科技股。这符合AI科技革命的主要受益方是拥有算力资源和资金规模优势的大公司这一原则。
美股大部分时间是EPS作为主力驱动的,估值提升为辅。比如英伟达从2023年市值涨了11倍,PE估值如果看静态PE是从80x跌到了40x缩水一半,如果看次年的预测PE,基本就都是30x的水平没涨也没跌。
因此美股只要是产业景气度在,流动性持续宽松,就算中间有比较剧烈的回调也是短暂的,所谓牛长熊短,所以美股适合长期持有。
当然,美股有时候跌得也很猛,比如22年很多大科技股跌了50%以上,所以配合大的宏观择时,在没有滞涨风险或者流动性拐点的风险的时间里,长期持有的感受比较好。
A股最适合的策略是等待,等到跌得非常惨,跌到20周线以下,然后企稳,上穿20周线的时候要有信仰,相信每年都会有一波主升浪。A股很难有连续涨三个月以上的主升浪。原因也是因为A股的主要参与者是散户,机构除了在银行等少数板块有定价权以外,对于大部分板块没有什么定价权。因此股票的上涨大部分来自于情绪,也就是PE估值的提升,少部分来自于EPS提升。
假设同样都是一个好公司在A股和美股的走势都是震荡向上的右侧趋势的话,A股的波动会非常大,呈现大的波浪式波动。而美股,如果宏观层面没有问题,波动就相对较小,慢慢的向上。
而港股则介于A股和美股之间,流动性被两边挤压。A股流动性好的时候,既有外资增加中国资产头寸流入,又有散户充值。美股市场则吸引全世界的投资人参与,流动性本来就好,业绩也好。
港股在中国资产里也算是比较优质的资产,但基本面不如美股,流动性又不如A股。所以港股的交易策略一定要当资产处于极致性价比的时候,且美元有持续的宽松预期的时候,港股会优先受益,涨幅也会非常大,比如今年2月份就是这种情况。
这里一定要注意,必须是持续宽松预期,而不能就是降一次息,下一次不知道啥时候了。
港股现在跌得多,主要原因是流动性预期不好,12月份的降息预期被美联储的鹰派态度打压,26年的降息次数和节奏都存在不确定性。再看阿里巴巴今年涨了快一倍,腾讯也涨了50%。现在港股性价比和今年2月份相比,确实低了很多,因为如果看PE估值,港股的科技股PE估值比美股还要高一些,确定性也不如美股的科技龙头确定性好。
港元和美元是联席汇率,也就是汇率是基本固定的,所以外资可以在港股和美股之间无缝切换,所以当外资持续流出的时候,港股很难有行情。不过当流动性预期反转,港股又回调了很多,外资流入中国资产的第一站也是港股,所以每次深度回调,港股都是首先于A股见底的。
恒科前几天跌倒5300了,已经跌回了去年924的位置,这个回调的幅度还是可以了。今天冲高回落,算是第一次小时线级别的回踩,我们正在密切观察,在左侧的过程中。现在12月的降息风险已经被市场基本消化了,毕竟如果12月入fedwatch的概率80%降息的话,流动性预期就算是反转了。如果12月不降息,1月份的降息概率已经到了80%,26年的降息路径还是比较清晰的。
至于AI产业叙事,现在已经比较清晰,市场已经不怀疑AI泡沫了,而是怀疑Openai和他的朋友圈有泡沫,谷歌持续新高就是证明。
如果恒科回踩撑住,前期的5300可能就是阶段性底部,虽然我不认为时常会马上V型反转突破前高形成新的右侧,但市场只要能够在一个平台震荡横住,一些优秀的公司可能会先行进入自己的右侧趋势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