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除了巴菲特投资谷歌让AI产业的悲观情绪有所修复以外,最大的新闻就是我们要反制日本以及华为在优化算力使用效率方面取得了技术突破。
有一些卖方开始推华为链和对日本依赖的国产半导体材料板块,我们周末也讨论了一下,我觉得还是算了。
首先是中日还没有任何迹象要升级到贸易战范畴。咬人的狗是不叫的,小日子在这里乱搞,无非是给美国爸爸献殷勤。因为现在川普在唱红脸,但肯定是不希望咱们过的太舒服,所以就让他的亚洲盟友折腾我们。如果我们跟日本真的升级到贸易战,这不就中了老美的诡计了。目前就在外交领域相互制裁,停止对日旅游就很好了。
再看板块。
华为链和国产半导体材料(硅片、光刻胶等)平均跌幅都在30%以上,基本都在20周线以下空头排列,这个位置借机来波反弹确实有可能。
只不过仔细复盘一下之前的主升浪,这俩板块在去年924行情结束后,一直横盘到今年8月份才开始主升浪,远远落后于算力链。
原因嘛,很简单,就是只有概念,盈利能力不行,大部分利润都是负的,偶尔有个几千万利润,市值也要上百亿。
市场很聪明也很专业,炒AI也都围绕能赚钱的炒。等赚钱的核心标的炒到天上去了,情绪到达顶峰的时候,才会往下延伸到不赚钱华为链和国产半导体材料板块去。
所以当回调的时候,也只有赚钱的板块见底了,开始反弹之后,这些不赚钱的才有可能企稳,主升浪也会严重滞后于光模块、PCB这些赚钱的板块。
但我对算力板块未来的空间其实是有所保留的,我觉得也许在明年开始加单的时候会有百分之几十的上涨空间,但想重现25年光模块底部上来4倍的这样的主升浪,是绝对不可能的,除非能够跌的极深这再另说。
首先,现在美股的AI公司市值逻辑已经从Capex(资本性开支)推动转变为EPS(盈利)推动。
在capex推动市值上涨的时候,谁喊的猛,谁跟傻大户opanai走得近谁涨得多,所以每次财报会上,管理层都在不断地上调capex指引,让情绪一浪高过一浪。
这种情况在10月份财报季发生了转变。
发财报之后,同样都是提高capex(资本性开支)的预期,但现金流好且能转化为收入和利润的谷歌、亚马逊是涨的,现金流差的杠杆高的甲骨文是跌的,投完不能产生收入的meta也是跌的。
这就说明AI已经开始分化,真的能赚钱的涨的多,跌的少,只会喊口号或者傻投的,或者跟opanai走的过近的,市场开始不那么信了,回归到看AI的变现能力,也就是EPS(盈利)。
一旦要看盈利,那这些云厂的ceo门就要好好算一下资本性开支了,至少要让折旧摊销不能超过AI带来的收入和毛利太多,否则影响了盈利,投再多钱股价也不一定涨。
任何在资本性开支上的精打细算,都是对算力硬件板块的利空。
第二,除了华为要新发布的提高算力利用效率的技术以外,后面的deepseek R2以及后续的所有模型升级,都绕不开降低算力成本,提高算法效率。
目前美国那边的媒体也在对比中美在算力上的投入,美国今年投了6000亿,中国投了几百亿,但中国的通义千问和kimi其实效果跟美国的闭源模型差不多。除了老美人工贵以外,是不是也可以说明算力的资本性开支里,还是有很多可以通过算法压缩的成本,而这些都会成为资金继续加码赌算力链的负面逻辑。
当然,除非是26年AI需求、AI应用的渗透率继续超预期增涨,反应在报表上的就是头部云厂商收入同比25年加速。需求的高增可以弥补算力效率提升带来的资本性开支降速的担心,只不过这需要走一步看一步。
当然,谷歌、阿里这样的云厂是不受这些负面观点影响的,单位算力越便宜,谷歌毛利率越高,而且从技术迭代的方向上来看,这是非常确定的。
对于我们自己来说,周末的笔记写了后面的降息博弈会非常复杂,风险资产的情绪并没有完全修复。国内是明显的小票行情,权重股和价值股很难形成周线的趋势,在涨的板块已经很高了,主力资金想止盈随时都可以退出,现在并不适合下重注。所以我就耐心的等待,要么能够市场在12月议息会之前,因为担心降息概率下跌,继续下杀,等待流动性反转带来的反弹;要么等调整了很久的,且有估值极低的赛道,比如AI视频,用户数、流水开始环比增长,到时候自然就会有一波主升浪。主升浪不是追出来的,而是等出来的,或者在板块主升浪启动的时候,需要准确的判断主升浪是否能够持续,这就需要对行业和公司有更深的认知和信仰。
提前做好研究和预判,然后等待,这才是我们研究团队现在的主要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