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少读者问我小米到底怎么了,这么好的业绩为向下走的这么坚决,还有读者问我为什么去年雷军这么好的人设,今年就全都变成负面了?
我是在小米3000多亿市值的时候,连续发了两篇公众账号文章,第一篇的题目叫做《小米的弹性在哪里》。另一方面,我也是在小米站在流量巅峰的时候,发了《从特斯拉跌落神坛看小米的风险》,大家可以关注我们鹤鹤有铭的公众账号和视频号,去找出来看看,都是有时间戳的,记得关注一下我们的账号。
这两天的下跌,直接原因是内存涨价,明年手机成本要变高,以现在的环境肯定会影响销量。明年国补退坡,也会影响未来的收入,而且小米的虽然高端化做的不错,但中低端产品线压力越来越大。
但我觉得这都不是小米长期成长性的核心问题,都是周期的、阶段的问题,我们认为小米最大困境是正在被流量反噬,底层原因是小米的价值观不符合这个时代的主流价值观。
地产周期和人口周期已经过去,如今我们正处于康波周期的尾声,赚钱很难。因此要么你能够像以华为为代表的科技公司,努力突破老美的技术封锁,解决卡脖子的技术难题;要么你追求极致性价比,足够便宜让老百姓花小钱享受愉悦,比如蜜雪冰城;要么就出海去赚洋人的钱,比如大疆、字节甚至泡泡玛特。
而小米的电动车业务,虽然做的非常成功,但其赚的每一分钱都是极度内卷的钱,吸的是同行的血和肉,而且还以“1分钟20万大定”这样的过度营销沾沾自喜,却不知这些行径,不但招同行嫉恨,也让在现行环境下为了小钱苦苦挣扎的社畜门非常反感。
反观黄峥的拼多多,虽然拼多多是内卷之王,但当黄铮要成为福布斯中国首富的时候,他通过捐掉股权,打压股价各种方式,坚决不做首富。同时也从去年开始缓解供应链压力,减少对供应链的吸血。黄铮绝对是非常有政治觉悟的,有大智慧的人,他知道自己赚的钱不符合主流价值观,所以在个人IP、公司宣传上非常克制,这种克制甚至让股东对管理层打压股价非常不满意。
当下名利双收的企业,多是契合主流价值观(如普惠、科技、出海),但很多在过去二三十年做的非常成功的老登公司,却一直停留在旧有成长逻辑下,比如认为公司品牌好,产品卖的贵是理所应当的。比如跟消费者拿预制菜的国家标准和定义说事儿等等。
疫情之后,大环境已经变了,老登老板不能总从上层有钱人角度出发,要仔细体会民间疾苦,理解喜欢挑刺的客户的焦虑情绪。做符合主流价值观的事情,才能让公司品牌和收入共同成长。
所以对于小米来说,要明白一点赚钱,赚很多钱,当别人都苦苦挣扎他在非常轻松的赚钱,这不是现在时代的主流价值观。只有多做一些符合主流价值观的事情,科技突破,出海,或者补贴消费者做普惠的事情,这样才能让互联网的流量风向反转,当小米从被骂的多转变为鼓励和称赞的占多数的时候,小米的品牌势能将走出谷底,再重新回到品牌和收入共同成长的轨道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