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有人问我,谷歌能不能市值超越英伟达,成为AI领域的第一大公司。我的回答很简单:肯定可以,百分之百可以。但我也没想到两个公司的市值这么快就接近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如果你相信AI不是谎言,不是骗局,这件事就成立。因为英伟达是做硬件的,把算力卖给客户,而谷歌才是真正把AI能力做成服务和模型,不断优化产品,把云服务和AI产品卖给消费者。
所以,英伟达是卖“铲子”的,谷歌是开发“金矿”的。两种不同的商业模式各有优点。
一开始为什么英伟达涨得多?
因为金矿还没挖出来,大家先买“铲子”去找金矿。但卖“铲子”的永远不可能比挖到金子的人赚得多。卖“铲子”的现金流靠前,确定性高,但弹性和收益最终还是给那些冒风险去挖金矿的人,这才符合商业规律。
只有一种情况谷歌市值不会超过英伟达,就是这个“金矿”里根本没有金子,也就是AI彻底崩了,AI没有商业化价值,这些AI都是扯淡的。只要AI有商业化价值,事实上它已经在商业化了,谷歌的市值都会超过英伟达。
但这并不意味着谷歌一定马上涨到六万亿市值,英伟达这不也在跌么?有人说现在华尔街流行一对交易组合,多谷歌空英伟达,也许长期优点道理,但短期也没那么确定,毕竟英伟达2026年的业绩是极为确定,而且谷歌的TPU自己都不一定够用,没有TPU的客户还是只能买英伟达的算卡。
关于市场
纳指和恒科都有见底的感觉了,纳指第一次站上日线的趋势线,而且撑住了昨天开盘时候由硬件跳水带来的回踩,现在应该是下注赌趋势可以持续的时候了。恒科和比特币也走的很稳,昨天的笔记也说了,我愿意在这个位置赌一下前低就是底部。但第一手不会上大仓位,因为后面可能还会有日线级别的回踩确认,倒时候还可以再加。

关于阿里
阿里昨晚美股高开低走,中国资金这种走兑现的行为真的没法说。不过后半夜全市场都在反弹,老美也没去抄阿里,也是说明一些问题。阿里短期和长期有两个风险点,当然如果能够做好也是最大的弹性点:
短期来说是外卖补贴,3季度补贴了300亿,这是拖累阿里业绩的核心原因。博弈点就是阿里什么时候能够停止外卖补贴,外卖的单利润什么时候可以打平、回正。昨天管理层并没有给下个季度补贴的指引,只是说的是会减少,但更加精准。
这确实是最大的一个风险点,不过也是可控的,如果不想亏了,停了补贴,将市场还给美团即可。反正外卖大战总有一天会停止,在战前饿了吗每单的利润应该在0.5-1元,如果这次大战之后阿里可以维持4000万单每天的闪购订单,闪购业务本身应该是可以贡献数十亿利润的。
长期的风险点是云业务在国内的毛利率。本季度毛利率比上季度环比提高了1%,还是挺好的。但还是达不到很赚钱的水平。老美的云厂毛利率都是20%+。在IDC时代,国内每家云厂都是同质化的产品,毛利率不高也正常。现在阿里有了独一无二的千问模型,从提供同质化的硬件变成提供差异化的软件服务,AI云的毛利率比传统公有云高很多,所以阿里整体的云业务毛利率就应该持续上升,直到云业务开始给阿里贡献客观的利润为止。
9%还谈不上可观利润,最多就是微微赚一点。
长期来看,如果阿里云业务毛利率继续往上,出来的就都是利润了,但如果毛利率爬坡比较慢,或者毛利率不提升了,那至少国内AI的云业务的叙事就会被证伪。
昨天腾讯在美股也是折价,也不用过渡解读折价这件事情。阿里业绩受外卖大战影响都是预期内的,只要恒科情绪好,阿里不会跑的太差。从交易的角度来说,恒科只要是稳稳向上,阿里越接近前低赔率越好。
